权臣的艰辛路(科举)_分卷阅读7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9 (第1/4页)

    难上几分。

    比方说他正写的这一道墨义题。

    只给了一段话,大意是说有篇五经文章里面涉及好几个人物,主要讲述德行之意,且题头只给了一个提示词,需要考生列举出文中出现的七到十个人物的姓名,并写出相关注疏原样。

    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这篇文章给的信息不多,他要根据关键词联想,首先要熟悉五经,能准确的猜对出处,再然后要在草纸上默写出全篇。

    对,题目没要求默写全篇,但他必须要默写一遍,不然林教谕发草纸是干嘛的?

    草纸的作用当然不是鸡肋,据他这些天的打听,方才知道县学十分重视学生的草纸,每回考试结束,先生们都会细细查看草纸,但凡上面字迹端正,一条不露的默写出考卷上未要求默写的文章,先生们看了,都会酌情在学生的考卷上加上几分。

    谢行俭将试题又读了两遍,脑海中立马调出,他执起笔沾沾墨水,提笔在草纸上迅速的默写下全文。

    又按照墨义题的要求,将人名以及相关注疏填在考卷上。

    他们不是秀才,县学出的月考题涉及的八股文不多,大部分都只是要求学生能熟读四书五经罢了,谢行俭翻看了一遍墨义题,发现出的题目虽然一大半都很偏门,但都不需要破题深入探究。

    只是题目有点多,但只要书记得熟,一口气写完一点都不难。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多一点的样子,谢行俭就歇了笔,墨义这一部分,他已经全部做完。

    待字迹全部干涸,他将底下的帖经卷抽出来,边揉着酸胀的手腕,边凝神看剩下的考题。

    帖经题目短小精悍,需要学生一字不落、一字不差的默写前句,中句亦或是结尾。

    谢行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