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86章 大佬 (第2/4页)
000万并不是完全不能接受。拍摄出这种影片的导演,虽然不会受到追捧乃至于欢迎,但还是能找到工作的。 但是,如果是投资3000万美元的新药研发,得到的“票房”成绩是零,那投资人心里是怎么想的? 负责此项目的研究员,还能再找到新项目吗? 当然,新药开发,完全亏损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 尤其是将时间跨度放大一点来看的话,开发新的化合物是风险最低的——相对于整个新药开发的流程来说。 也是因为这样,杨锐最初的时候,都是从化合物做起。 它对实验室的要求最低,对研究员的要求最小,最关键的是,只要控制好成本,再烂的化合物也能卖钱。 或者说,是没有烂的化合物,只有找不到用途的医药专家。比如率先被日本人远藤章找到的美伐他丁。远藤章所带领的三共医药团队,是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筛选了6000多种不同的微生物才找到该化合物的,之后又用了7年时间做到临床试验。 然而,日本人却在80年前后,停止了临床试验,盖因做动物实验的犬类,出现了令人不安的恶性肿瘤比例升高的情况。 在78年筛选出了类似化合物的默沙东制药公司原本是想捡个便宜的,没想到刚花了巨资想做的化合物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为了不让之前的投入打水漂,只好惴惴不安的继续临床试验,最终幸运的成功,开启了百亿级重磅炸弹洛伐他丁的销售之路。 所以,化合物坑人的机会虽大,总归也还是能卖钱的。 买卖化合物,在医药界也是件非常平常的事。 杨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