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67章 毫不违和 (第2/6页)
“医药费方面啊……国外的保险制度是可资利用的。另外,国内降低售价也是应该的。咱们自己做出来的药,想卖多少钱都可以。” 杨锐的声音穿透力十足,他也是在课堂上给清华北大讲过课的,深入浅出什么的,练的熟熟的。 而他说的内容,也是瞬间引起了记者们的关注。 新药想卖到国外,这个已经有点吸引人了,要是国外的售价高,国内的售价低,自然更有话题性了。 领导显然也很在乎这一点,正好看到董策等人进门,就问道:“北方联合药业能不能把药价降下来?我听说,这个药是长期服用的,如果给病人家属带来长时间的负担的话,也是不好的。” 董策刚进门就被问了这么一个大问题,脑袋转的飞快,道:“戈谢病的研究过程成本不菲,如果要降低售价的话,就要想办法用国外的收入补充国内了。” 北方联合工业是合资企业,里面并没有杨锐的股份或分成,因此,董策回答的时候没问杨锐,杨锐也不在乎董策怎么分配利润。 反正,杨锐开头卡走的1500万美元的经费,已经比北方联合工业几年的预期收入要高了。至于他们愿意度让出更多的利润出来,也与杨锐无关。 因此,在李老看向杨锐的时候,杨锐也只是耸耸肩,道:“医药的核心在于产品开发,知道我们要做一种什么化合物来治病。产品只要开发出来了,生产的难度是相对较小的。” 当然,与药品开发本身来比,生产开发的难度实在是不值一提。 像是杨锐当年做辅酶Q10的生产开发,获得的收益不过百万美元,为捷利康创造的总价值也就是几个亿罢了,还得分许多年才能实现。 但是,一款新药可就不是这样了。 戈谢病作为罕见病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