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9节 (第1/3页)
他在府衙急得乱转,思量半天,决定从后门溜出,去找霍远山请教。 谁知,霍远山军营这边也开了锅。 屠苏鹤觞等人跪在帐外请命,童让伤还未愈,便爬下病榻半死不活地cao起剑,求他发兵。 魏帝此举摆明是在挑衅,霍远山固然气愤,但毕竟年龄阅历在那,知道两军若当真全面拉开架势硬碰硬,他们未必一定讨得到便宜,且眼下南梁正值皇位交替之时,朝中局势未稳,冒然开战,于国于民,都有风险。 他还算压得住火,却不想,这会儿陆衡已拨了一万精骑,就要直插魏都,取魏帝狗命。 冲动乃行军大忌,何况魏人并非草寇,直插一城容易,横跨数城冲入魏都岂不是送命? 霍远山怕他出事,紧忙派人去拦,怎奈陆衡和一众影卫皆不肯作罢,城中百姓亦是群情激奋,最后终于闹得沸沸扬扬,传入了还在出神的青鸾耳中。 谁也没想到,此事倒是叫她给拦下的。 青鸾策马出现在北城门下时,陆衡很是惊讶。 他勒住马,怔忪地看着她:“阿鸾,我还以为你是要与我同去的……” “我原是这么打算的,可在来的路上,我想通了。”青鸾默了默,道:“他这人……心术太重,心胸又窄,早早就将所有事都算得精准,无论生死,都不会轻易让敌人多占半分便宜,又岂会容魏帝以他之名乱我军阵脚?” 陆衡不解,半晌,却见她唇边浮出一抹苦笑:“这两日我一直在反复思量他最后的话。他说这天下无他,无谢辞,百姓才得以休养生息,朝纲亦能稳固,大梁才有重新一统的可能。或许他如此设计,便是在为我们争取时间。” 陆衡怔住,定定地望着她。 屠苏等人对此也是将信将疑。 直到魏帝按捺不住,命人将一封国书送至李昭面前,要以宁晏礼尸骨换回谢辞遗骨,并承诺三年为期不再侵扰南梁边境,众人才惊觉,终究是青鸾将宁晏礼的心思看得明白。 两国交换棺椁那一日,夷城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 全城百姓身披丧服出城相迎,陆衡褚冉等人亲自抬棺,一步步踏过风雪,穿过城门,走上曾经血染的长街。 满城除了呜咽哭泣,一时竟无人语。 漫天纸钱夹在雪中打旋儿,被风推上半空。目光穿过盈动的白幡,是一尊雕刻着精致莲花纹的金棺,青鸾身子晃了晃,视线顿时模糊。 可她还是不信。 即便京中为此特派专人校验,通过尸骨后脊的伤确认无误。即便她亲眼所见他彼时伤得多重,也早知他一去便难再回。 但她仍旧无法说服自己。 那个数次将她从死亡里拉出的人,以他的智慧,他的心机,他的谋算,他的手段…… 怎可能被困束在那一方金棺之中呢? 风雪中,那道精致的莲花纹越来越近,青鸾手中的桐油伞缓缓滑落。 她仿佛听到那个熟悉的声音,对她说道: 阿鸾,我回来了。 梨花委地,凄寒赛雪,那人风华竟在视线里逐渐明晰。 两行热泪滑落,青鸾微笑颔首,轻声应道: “好,我们回家。”。 宁晏礼的死讯虽早已传回上京,但百官真见那雕刻着莲花纹的金棺出现在眼前时,还是不禁难以置信。 那位权势滔天,手段了得,甚至可凭一己之力撼动皇位的侍中大人,真的死了? 然而令他们更为震动的是,李昭竟会亲自出宫扶棺,同时诏告天下,为宁晏礼恢复了本名李衍,并追封为帝,谥号靖武,大藏于茫山皇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