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57 (第4/4页)
出了“碧玉”和“秋水”两种贡酒,声名远播大衍各地和周边各国。 当然了,成祖皇帝在给易州特权的同时也是给他们划了死线的,必须无条件遵守的死线。就是每年用于酿酒的粮食不能超过当年粮食产量的一定比例,且各地常平仓的存粮必须超过一定数量。 要是有人做不到这两条,那个郡县以后也别酿酒了,粮食再多也要老老实实放着。 睿宗皇帝上位后,加强了对这方面的管控,他或许是在担心,酿酒业的利润太高了,底下的人会阳奉阴违铤而走险,不把他们管得严点,所谓的死线根本就守不住,那是动摇国本的大事。 睿宗皇帝的担心不无道理,没有成祖皇帝强大的威慑力,有些事的确应该合理收缩。 但是到了先帝登基,由于易州上缴的利税减少,他又放宽了对这方面的要求。 于是,睿宗皇帝曾经的担忧变成了现实,可是直到现在,朝廷也没意识到这点。 仅从易州上缴的利税判断,他们每年的酿酒量是合理的,绝不影响正常的粮食储备。可事实上,现在的易州已经不是当初的易州了。成祖年间,上缴朝廷的是大头,当地人得到的只是小部分。 而从先帝年间到现在,朝廷收到的那部分利税,之于易州人已经不算什么了。更重要的是,以前易州人酿酒,那是用吃不完的粮食,酿的也是普通酒,颇有点变废为宝的意思,当然值得鼓励。 将近一百年的时间过去了,易州人的酿酒技术越来越好,彼此争奇斗艳推陈出新,对粮食的需求量也是越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