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濮议之争篇(上) (第3/7页)
本人的意见,即赵允让追封高官、大国。三位夫人并封为太夫人。上报中书省后,马上便被驳回!宰相们挑出了毛病:官职只是官职,我们现在真正要议论的是濮王赵允让与现任皇帝赵曙之间的关系,这才是最重要的! 从血缘关系上说,赵曙毫无疑问是赵允让的亲生儿子。可如在官方文件上承认了这一点,就会造成赵允让和先帝赵祯的并列、成了皇考(先帝)?宋朝平空多出了一皇帝? 这事每一个人都心知肚明,可每一个人又都遮遮掩掩,不管赞成还是反对,都口是心非。因这件事的后果比天还大!这时就要说明一点,身为千年后的现代人,我们对“名份”“名节”这种词汇己相当地不感冒了,只有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这类实际问题才能让我们敏感。对此我们要辩证地来审视,因什么都是相对的。对我们来说,宋朝的“濮议之争”很幼稚?但我们不能嘲笑宋朝人当时的激动,而应承认他们对是非对错的认知与坚持,这是一长久存在、力图振作的民族所必不可少的素质,是应赞扬的… 王珪马上选择简单接招。要名份?那么就给出名份。他根据辈份,赵允让是仁宗赵祯的堂兄,那么就让赵曙叫他“皇伯”这样准确又贴切,咬定了两点:1英宗是仁宗之子,赵允让只能是“伯父”。赵允让不是皇考只是皇伯,宋英宗赵曙是大宋第5位皇帝、不是第6位! 韩琦一见就怒了!他指示欧阳修出面,把内定的最高指示露一点口风,好让下边做事的人有个方向! 欧阳修根据《礼记》说了一段话——出继之子,对所继所生都称父母(皇考)以前汉朝就有过例子,如汉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