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祝阿  (第4/6页)
—————    漕运船队,在下午的时候赶到了祝阿。    他们到的是祝阿设在济水上的一个码头,叫朝阳渡。    他们到这里时,码头上已经停了五艘百石的漕船。这会已经有徒隶在仓吏的指挥下,开始负粮装船了。    码头上有专门的仓吏,是来统计装船的货物的数量。    他们的责任就是让仓曹长官知道每年发往荥阳的漕米数据,好应付每年的上计。    但实际上,这些真实的数据永远不会让上官知道的。    这些仓吏会统计两份牍册,一份写着真实数据,但只内部留档,另一份是给带领漕队的漕吏的。    这份牍册上只会盖一个章,具体数字是由漕吏到了敖仓时,根据船上具体的漕米数量,再填写。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如果你这样问一个仓吏,他一定会以积年老吏的口吻教导你:    “这漕运是有损耗的,这船上脚夫榜夫们吃的粟豆都是船上的,还有到了地方上,敖仓吏那边又要检查,因为他们会嫌粟或陈或潮,就会让他们带去晒。    这一来二去,出发时的粟米数量和实际到的粟米数量就不对了。    这时候,你把出发时统计的牍册交人家敖仓吏盖印,人家是不认的,他们是以实际到仓粟米来盖章的。    这种情况,那漕吏就只能再往回跑一趟,这就耽搁时间了。    所以,实际政务上,俺们都是给漕吏一个空印,让他们到敖仓了再实际写。”    如果你是一个新吏,可能就被这老吏的一番话给蒙住,真以为这是实际执行的缘故,但殊不知这都是方便了河道,上下贪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