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二章 贴年画 (第2/2页)
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 刘青山记得,这首童年,是前年发行的,想不到这么快就传过来了。 看来时代的脚步已经加快,他们夹皮沟的发展步伐,也要跟住才行。 正琢磨着呢,屋门一开,呼啦啦啦的,老四老五领着一大群鼻涕娃儿跑进来,一个个手里都举着罐头瓶子,嚷嚷着叫刘青山帮他们做灯笼。 还有一个抹眼泪的,是二牤子,俩手空空,在家里没找到罐头瓶子。 那时候,可不是谁家都能找到闲罐头瓶儿的。 高文学便替下刘青山,改由大姐夫负责刷糨子,刘青山身旁围着一帮小家伙,估计这些罐头瓶,够他做到天黑了。 这样可不行,必须请帮工的,打发四虎子去把张撇子叫来。 这回就轻松多了,刘青山只负责炸瓶底就成,剩下的活计,全是张撇子的,效率大大提升。 做成一个,小娃子们就美滋滋跑出去一个,不大一会又跑回来,小灯笼已经拴上绳子,并且用柳条棍挑上了。 剩下这些简单的,都能自己做。 屋子里,歌曲童年的声音在回荡,刘青山也能感受到,身边这群小娃娃幸福的童年。 也许他们没有水彩蜡笔和万花筒,但是他们的精神生活,远比后世的孩子要丰富。 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游乐场。 自己动手制作的土玩具,一样能带来快乐。 而且这种快乐,往往还是花钱也买不到的。 “大姐夫,你快点刷。” 屋子里响起了刘银凤的声音,刘青山瞥了一眼,也直摇头。 只见大姐夫手里拿着刷子,一边刷浆糊,还一边叨叨咕咕地读报纸呢。 小娃子们也都捂着嘴咯咯笑,结果杨红缨就顺势教育他们:“不许笑,没有这股认真学习的劲头,怎么能成为作家?” 在刘青山看来,大姐夫和二姐刘银凤,差不多是一类人,这类人的共同特点是: 有所痴,方有所成。 糊完家里的,还要糊爷爷家的,一伙人足足干了一天,这才算是把墙糊完。 新贴上报纸之后,打开电灯,屋子里都显得亮亮堂堂的。 “贴年画,贴年画!” 小老四早就等不及了,拿着那张三头六臂的哪吒,嘴里一个劲嚷嚷。 “俺说墙上咋感觉少点啥呢。” 刘青山嘴里念叨了一句,没有年画装饰,墙面上瞧着确实别扭。 他还记得,小时候有几年,家里实在没钱,过年的年画都没买。 是母亲拿着一小块馒头,在旧年画表面,细致地擦拭一遍。 年画上面的灰尘,就被馒头渣儿给带下来,年画又变得光鲜亮丽,跟新的一样。 今年的年画,买得也格外多,爷爷家的炕头上,贴了一张老寿星骑鹿的,还有大胖小子捧着寿桃,很有喜感。 “这只梅花鹿,跟大鹿鹿一样!” 山杏指着画中的梅花鹿,小脸也满是兴奋。 “鹿是吉祥和长寿的象征,所以人们都喜欢梅花鹿。” 刘士奎也笑呵呵的,对这张画感觉非常满意。 老年人嘛,谁不希望长寿呢? 小老四歪着头想了想:“爷爷,那下次大鹿鹿来了,您也骑着它转一圈,肯定也能变成老寿星。” 哈哈! 把刘士奎给乐得,抱着老四,在她脸蛋上亲了一口。 另外一张画,则是一个仙女,也捧着一盘子寿桃。 刘青山起初还以为是七仙女摘蟠桃呢,后来山杏一念年画的名称,原来是“麻姑献寿”。 小老四趴着仙女的脸瞧了半天,有点纳闷地说着:“这麻姑的脸上,怎么没瞧见麻子呢?” 有长麻子的仙女吗? 连杨红缨都被她给逗乐了:“麻姑这位仙女,是因为在麻姑山修炼成仙的,不是脸上有麻子。” 想了想,她又补充道:“传说她连沧海变成桑田,都经历了三次呢。” “好厉害,那得多长时间啊!” 山杏也瞪大眼睛,很是吃惊。 “所以才是长寿的象征嘛,一般来说,给老爷爷祝寿,都喜欢用老寿星;给女性老人祝寿,就像咱们家的奶奶,就用麻姑最好啦。” 杨红缨娓娓道来,连刘青山都跟着涨见识。 置身在这种气氛之中,杨红缨忽然觉得:她现在,真的把这里当成家了。 贴完爷爷家的年画,回自己家继续贴,炕头上面的墙上,自然贴着小老四的哪吒闹海。 看着小老四拿着鸡毛掸子当火尖枪,山杏拿着手巾当混天绫,刘青山咧嘴一笑:“这就开始闹了是吧?” 地上也贴了好几张,屋子里显得更加喜气洋洋。 经过他们自己双手的打扮,家里面焕然一新,自己动手,感觉也不一样。 用双手装饰生活,年味儿,不就是蕴含在这里边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