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550节 (第4/7页)
,安史之乱干脆就是这种地方上矛盾的直接体现。” 苏泽点点头。 申时行举的这些例子,就是地方上的不公平,导致人才无法流入到中枢,大量没有前途的人才投奔地方实力派,最后导致国家动乱的例子。 其中最经典的,就是唐代了。 苏泽说道:“都说大唐最早开始科举制度,实际上大唐的科举制度是远不如明朝的。” 申时行也点点头,大明有千百种不好,但是科举制度确实是在大明一朝才得以完善的,就连东南的选官制度,基本上也都是沿用的大明科举的框架。 唐代属于科举草创阶段,问题实在是太多的。 无论是考前行卷,还是大量的舞弊,大唐科举制度更像是九品中正制度向明代科举制度过渡的产物。 从武周朝开始,对河东士人的歧视,导致大量河东人才无法进入朝廷,最终流向了藩镇节度使,也是安史之乱的重要因素。 苏泽说道:“在古代,经济发展主要就是田产,适宜种田的地方自然就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而有了土地才能有有粮食,有了粮食才能有可以完全脱产的人口读书。” 申时行点点头,这一点已经是共识了。 而中国的粮食产区,也是随着气候和土地资源的开发而逐渐变化。 隋唐富庶的关中地区,随着关中水利设施的老旧和黄土高原过度开发而引起的水土流失,再加上气候的变化,到了宋代就到了开封地区。 而随着气候变化,粮食主要产区进一步的向南移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