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2章 (第3/3页)
一个任御使大夫,一个任太常卿,皆是身在高位。 宫中大事,有一点风吹草动,必然瞒不过他们。 贵霜国僧人入汉,宣扬佛法,佛教圣女被国君召见,幸得宠爱,诞下二子。 本以为汉室会迎来两位新的皇子,然而不到月余,宫中便传出消息,两位皇子因母体难产,身子病弱,未能存活而被秘密处理掉了。 当年年纪最轻的苏氏子弟,苏呈文太常卿,负责宗庙礼仪之类的要务,还曾命下属太常丞准备过皇子丧礼。 而作为宰相,苏巍山更是一清二楚,这两位皇子根本没死,去了何处。 接着同年,苏家出事,政敌攻讦,引发圣上对苏巍山不满,有朝一日在殿内对他破口大骂,说他为丞相,不仅有独揽大权的心思,还查出他带领苏氏族人同流合污,以权谋私,于是决定免去他丞相一职。 受苏巍山牵连,在朝为官的苏氏子弟皆被罚下狱。 而当时朝中上下,被侮辱和斥责的臣子,常以死明志,向世人展示他的清白。 自尽的风气跟风骨一样烈。 苏巍山作为丞相更被百官视为榜样,不被明主理解和误会时,也想过求死。 哪怕他不自尽,也会有为了让他留清白在人间的言论,逼迫他死。 而为了保住他的性命,苏家三子狱中通信,做下约定,在墙上留下血书,然后以代兄明志的方式自尽而亡。 事发后,苏巍山被从大狱放出,倍感沉痛的他未等来圣人的谅解,便上书一封,带上兄弟们的尸骨,自请回了南地。 二十一年后。 也就是如今,因为苏巍山早已知晓晏子渊的身份是当年假死的皇子,才选择和晏家联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