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_1034【争论的背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34【争论的背后】 (第3/4页)

行了,但糟糕的天气和日机的堵截,同样让驼峰航线遇险率极高。

    费正清这次也想邀请周赫煊赴美交流,但周赫煊死活不干,就是害怕一头栽进喜马拉雅山中。

    等学者们走后,周赫煊才把周维烈和周灵均叫来,让他们谈聆听顶级学者吵架的感想。至于其他子女就不必了,由于年龄太小,肯定一点粗浅皮毛都学不到。

    周灵均总结说:“刘叔叔总讲大道理,张叔叔顽固得很,他们两个越吵越迷糊。我觉得是费叔叔吵赢了,刘叔叔和张叔叔后来都不怎么说话。”

    “维烈,你觉得呢?”周赫煊问。

    周维烈鄙视道:“吵来吵去也没什么用,不如做点实际的事情。”

    周赫煊哈哈大笑:“这种吵架放到国家层面还真有用,做事不能埋头蛮干,必须确定正确的思路。就像你解数学题一样,首先要抓到题目的重点,再确定用什么方法去解。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也对,先要搞清楚问题关键。”周维烈点头道。

    周赫煊又问端木蕻良:“京平有什么想法?”

    端木蕻良这几个月都住在周公馆,帮着周赫煊查了不少明史资料。他说:“费孝通教授的出发点是社会底层实际情况,他在云南考察了许多乡村和城镇,处处都用数据说话。张其昀教授着眼于大局,是从政府角度考虑的。而刘乃诚教授则热衷于制度建设,他想先搭好制度框架再进行改革。但张教授和刘教授的观点,都有点脱离中国实情,未免想当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