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51章红绸布下求贤馆 (第5/6页)
红布之下! 轻轻地抖落下红色的绸布,“求贤馆”三个大字,缓缓从红布中挣脱,金灿灿地展现在赵国百姓的面前。 人们惊叹这看着头上的牌匾,笔走龙蛇的字体正是出自平原君的手笔,在能工巧匠的雕刻之下,即便搬上了门匾之上,其恢弘大气依旧喷薄而出。 当然,这三个字写的再好,也架不住这三字的内涵所给世人带来的震撼。 原来,这距离王宫最近的、也是最大的一所房子,不是给平原君也不是给廉颇将军的赏赐,而是给天下有识之士的庇护所。 不用想都知道,只要进入了馆阁之中,抬脚便入王宫,该是怎样的飞黄腾达! 这可比秦孝公的《招贤令》要更具体,也更管用。 更何况,秦国有《招贤令》,赵括岂能居于秦国之下?一篇师承曹大大的《求贤令》,在邯郸百姓殷切的目光中,由求贤馆主事吕不韦同志缓缓读出。 “王命,曰:求贤令。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 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显然,曹大大的文笔是很值得肯定的,当然,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