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一千三百八十章 试问 (第2/14页)
“当年那为天下请命!上二事疏的山长何在?” 门生们离去后,林延潮对徐火勃道:“惟起你怎么看?” 徐火勃道:“恩师既以姚崇故事请天子复张太岳名位,那么学生以为张家四郎殉国倒是一个机会。” 林延潮闻言深深看了徐火勃一眼:“所以你才让他们不要于此事上说话,以免天下侧目。” 徐火勃垂首道:“确实是学生私心。但恩师自不屑以此事强起。” 林延潮摆了摆手,于庭间踱步道:“因张家四郎殉国之事,他日必有朝臣上疏,上下必疑我是在背后主张,甚至会疑心为何张家四郎偏偏于此节骨眼上殉国。” “恩师?”徐火勃吃惊道,“如此圣上不会……” “自处嫌疑之地,解释又有何用?”林延潮重新坐下,将袍角捋平。 “恩师有经天纬地之雄才,为官十余载俯仰无愧,”徐火勃顿足道,“只是可惜……可惜不遇明君。” 看着徐火勃如此,林延潮不由失笑,抚须咏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林延潮将滕王阁序下半篇念毕笑道:“今日方知王子安心境!” 张简修殉国之事传至京师,果真引起朝臣震动。 因当年张居正之事,一时六科,御史台没有一位言官敢就此事上疏。 万历二十四年正月,兵科都给事中李沂,自六科廊返回了自己家中。 李沂是万历十四年进士,在翰林院里为庶吉士三年,当初因张鲸事,李沂曾愤而打算上疏弹劾,但被座主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