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6章 (第2/3页)
这种涉及分数四则运算、比例、面积体积、日影计算的“简单试题”,难倒了一大片想趁机滥竽充数的应试之人。(1) 自然,以实用之法而富强的秦国,从不稀罕只会纸上谈兵的迂腐文人。眼下嬴政破例举行一场大考,乃是急于将明赫口中“有相邦之才”的佼佼者收入囊中,而非想要一个只会识字做赋的文人。 武艺的考核,除了点到为止的比武,还涉及回答一些简单的战争场景题,以考察对方的应变能力和是否具备战略思维,也就是评判此人是否有将帅之才。 如此一来,呼啦啦的初试便被筛下了□□成人,最后只有五百多人,能进入各地郡中三月举行的复试。 他们也在此时被告知,复试的成功者,将由官府统一提供马车与吃住,送往咸阳,接受君王的亲自考核。 考核通过者,便能以君为师,成为君王门生,同时获得相应的基层官吏之位。 这最后一道流程,乃是嬴政从“老神仙”口中“天子门生”的说法演化而来,原本按科举规则,只有三鼎甲是天子门生,但对他这样兢兢业业热爱政务的君王而言,多几个门生毫无压力。 如此一来,这些以真才实学胜出的新一届秦吏,便与秦王直接挂上了利益关系,他们要感激的、要效忠的,唯有秦王一人,在时人最敬重的“天地君亲师”里,秦王可就占了两样。 不得不说他这一招极妙,对通过初试考核的众人而言,成为君王门生的诱惑,甚至比他们眼前想追逐的官吏之位更吸引人。 五百年乱世间,随着诸侯起用寒门子弟的兴起,门第观念已不再似商周时期那般严格,但诸侯所求的并非泛泛之辈,而是诸子百家门下的当世大才,这意味着,眼下是一个极重师门传承的时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