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 被读心后我助始皇一统四海_第181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1章 (第2/3页)

道个年头。

    直到秦献公开创“为户籍相伍”,华夏历史才有了最早的户籍制度,但户籍是不登记年龄生辰的。

    到了战国,贵族阶层开始有意识地记住孩子的生辰,譬如屈原所言“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但这时期,列国依然遵循周礼,以身高为标准来判断百姓的年龄,“七尺谓年二十,六尺谓年十五”。

    要等到魏晋时期,才在江南地区兴起生辰习俗。(2)

    故而,眼下达官显贵往来之时,虽常有“祝寿、献酒、献金”之举,却并非庆祝生辰,而是类似后世看到君王就喊“皇上万岁”之意,随时随地传达一份人们对“万寿无疆”的祝福。(3)

    正因如此,在一场筵席所耗甚大、无比珍贵的眼下,列国除了君王可设寿宴,并不会再为他人举办。

    但在嬴政心中,明赫并非寻常孩童,他的到来,为大秦带来太多无可估量的贡献,他不但让今日之秦国愈发富强,还让自己有机会及早修正秦法之弊端,将秦国从悬崖之上拉回正道。

    故而,无论是出于感恩仙人的公心,还是他对小崽私心里的偏宠,都想给这孩子破例风光大办。

    只有如此之殊遇,方能让小崽在成长的岁月里,避免遇到不长眼之人、拿他并非秦王亲子一事,说些闲言碎语伤了孩子的心。

    为给明赫收集万民之祈福,他今日还以小崽的名义,给秦国境内每户人家,皆发了黍米两斗、精盐两斛。

    黍米也就罢了,盐在列国皆是价值高昂之物,秦国如今按明赫提供的制盐之法,各地以数道卤池过滤,盐再无半分苦涩之味,食物愈发美味,如此一来,百姓对盐的消耗亦稍微大了起来,今日因九公子生辰而能举国得盐,着实算得上普天同庆了,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