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09章 (第2/3页)
站着一位全力支持君王的神仙。 隗状与王绾不由得顺着这句暗示, 霎时想到小仙童素日对王上的无尽维护, 他们若惹恼了君王,还会得到个什么好下场? 至少在这个时代,在这秦国朝堂之中, 无人敢与呼风唤雨的仙人作对——粮仓中满满当当堆积的两百多万石留种之高产粮食,无时不提醒着他们仙人的真实存在, 保不准,这空xue来风的科举制, 便是仙人向王上提出的! 如此一来, 朝堂剑拔弩张的氛围登时消散一空, 君贤臣顺的和谐画面再次呈现, 大臣们尽心挖掘着智慧为君王献策献计。数日后, 君王在与“老神仙”探讨最适合秦国的细则后,关于开设公学的诏令很快颁布出来。 依据由易到难的讲学程度, 朝廷在命人编纂对应教材的同时,又开设划分为三等的地方公学: 设立于各乡里的初等公学, 免费收容国中所有年满四岁至六岁之男女孩童, 且每日提供一顿餐食, 由其父母做主自愿入学, 修习识字描摹、算学等启蒙内容。 三年后,这批孩童通过县里统一糊名考核, 择优录取额定人数,进入户籍所属县设立的中等公学继续学习,一应食宿费用及徭役依然全免。 若有先前在家中求学、因超龄而无法就读初等公学的学子,亦可参加相应统考,而入读对应等级的公学。 同时,朝廷诏书又补充了一条针对各地豪强的“福利”细则: 一则,若新归顺的东郡豪强,愿为各地学堂捐赠千石粮食,便能得秦爵一级。 二则,各地愿为县学捐赠粮食千石或黄金二百斤者,县学可破格收容其落选子弟一人,若欲让两名落选子弟进县学,则捐赠倍之。 第一条“以粮换爵”之法,在秦国历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