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8 (第3/4页)
不做慈善。” 谢兰生沉默了。 祁勇又说:“我是摄影师,不是制片,也不是导演,基本只能挣个周薪,赚不到吆喝。你的能不能在电影节上引起关注跟摄影师这些幕后都没什么太大关系。抱歉,我目前还没伟大到不要工资拍公益片。再说了,世界上的公益多了,我就是想拍公益片也不会跟新人合作。你这片子十有八九在哪儿都不能上映,拍了干嘛?自己看吗?你可能还不太知道吧,想到欧美参加电影节是需要有人脉的,要有知名制片、导演把片子给组委会看。你没人脉,莘野应该也没人脉,所以,您还是请一个月拿1000人民币不委屈的吧,啊?行了,拜拜了。”他现在手里上有一大堆故事差不多、团队更好、周薪两万的电影在等着他接,实在没有任何必要答应这叫谢兰生的。 “喂……!”谢兰生不想放弃,又努力地说服对方,未果,最后只能像祁勇说的那样,先拜拜了。 然而谢兰生不甘心。祁勇掌镜拍的电影他之前也看过几部,最近几天咂摸咂摸,觉得对方水平真是好——罗大经是不过不失,祁勇却能美化画面。现在已经联系上了,他并不想轻易放弃。见过祁勇的实力后别人他都看不上了,或者说,看得上的联系不到,联系得到的又看不上。谢兰生觉得,怎么也得实在实在走不通了再谈回头。 于是,谢兰生又拜托莘野帮他打听祁勇的事儿。 大约一周后,谢兰生从莘野那儿意外得知一个信息:祁勇这人还挺爱国的。因为想要挣些美金,他在1979年留学美国,毕业后就留在那了,然而本质是没变的。他那代人有强烈的“我与祖国”精英思想,更何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