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69章 教材 (第1/4页)
对杨锐来说,写文章可以是极简单的事,也可以稍稍困难一点。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脑海里的文章拿几篇出来,改一改发出去,或者干脆就用原文好了。 要是不怕麻烦的话,那就可以改的多一点,加一些自己的思路进去。 这也是杨锐选择的方式。 并不是杨锐不怕麻烦,而是不愿意浪费一个大好的机会。 文章要是用在普通刊物上,杨锐宁愿不去写它。 堂堂诺奖获得者,也没有时间写豆腐块去赚豆腐钱。 让有资格设计导弹的去卖茶叶蛋,那是对社会资源的最大浪费——一个人若是卖半辈子的茶叶蛋,那他对社会的最大价值,或许就是有几率生一个导弹专家。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杨锐从来没想过要做一个态度亲和的科学普及工作者,更没有想过要写科普文的。 面对普罗大众的文章,其实由普通研究水平的学者去撰写就足够了,或许写的还会写的好一些。至于大牛的科普价值,其实是针对普通研究水平的学者的,像是大牛写的综述,为什么轻易就有上千的引用?那都是具有普通以上的研究水平的学者们提供的。 不过,选入教材毕竟不一样。 中国的教材不像是外国,80年代的中国教材也不像后世,如今的教材是全国统一的模板,而且是一用多年。 像是杨锐的文章,如果明年能加入到教材中去,那全国起码会有一代人,将阅读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