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69章 教材 (第2/4页)
的文章,指不定会有多少人,对他的名字耳熟能详。 这种社会声誉,不拿白不拿来着。 就中国的环境,这种社会声誉也只有科学家能得到了。像是陈景润,就可以说是中国最知名的数学家,是否能算中国最知名的科学家,就看他和袁隆平谁赢了。 至于官员和作家,在教育系统中,终究是要趋于劣势的,尤其是活着的官员和作家,宣传起来风险太大,为智者不取。 而且,杨锐还有更进一步的思路。 写科普文章,对学者来说,与其说是什么权利,不如说是一项社会责任。 少量的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付出,但是,如果多承担一些呢? 比如,干脆参与编写新版的生物学课本? 对其他人来说,编写新课本大约是一项需要花费多年时间,花费大量的精力更不用说了。 对杨锐来说,就没有那么麻烦了。 而且,他还有充分的理由。 现在的生物学课本太落后了。 现代意义上的生物学,二战以后才少量的开展起来,到80年代,依旧只处于雏形。如果说物理已趋于自圆其说的化境的话,生物学大约刚点了一个小黑点,伪装它是一个圆。 然而,在物理意义上,一个点并不是一个圆。 生物学的跨越式发展,是在人体基因组计划之后。 前基因组时代的生物学,是细胞的生物学,后基因组时代的生物学,才真正开始研究为什么了。 所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